联姻见币究竟当股市遇是谁股割谁币这场在收圈
说来有趣,股市和币圈这对冤家,从前互看不顺眼,如今却突然打得火热。记得2018年那会儿,我在华尔街的几个老同事谈起加密货币就直摇头,能忍住不说"骗子"两个字就算是给面子了。而币圈那帮人呢?更是把传统金融骂得体无完肤,动不动就说"华尔街迟早要被区块链革命"。
一场突如其来的"闪婚"
谁能想到,2024年这两拨人居然"闪婚"了。这种结合生出来的孩子,我们暂且叫它"币股"。说白了就是上市公司把加密货币装进资产负债表,让股民间接持有数字货币。这和前些年流行的"美股代币化"完全是两码事——当年是把股票搬上区块链,现在是把代币包装成股票。
我有个做对冲基金的朋友开玩笑说:"这不就是给韭菜换了个浇水的方式吗?"仔细想想还真有点道理。只不过这次买单的不再是币圈那些喊着"梭哈"的年轻人,而是向来稳重保守的股民们。
币股企业的三大类型
要说这些币股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 囤币专业户
这类公司的商业模式简单粗暴——借钱买币,等着升值。Strategy就是其中最成功的案例,从2020年濒临破产的小公司,靠着比特币一路逆袭成为纳斯达克100成分股。他们玩的是典型的金融杠杆游戏:先发债买比特币,比特币涨了公司市值跟着涨,市值涨了又能发更多债买更多比特币。
说实话,这种玩法让我想起2008年次贷危机前的CDO(担保债务凭证)。只不过当年打包的是房贷,现在打包的是数字货币。截至去年8月,Strategy已经囤了62万枚比特币,按当时价格算价值748亿美元。
2. 副业玩家
比起那些All in的冒险家,这类公司就理性多了。他们本来就有主营业务,只是把加密货币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特别是在以太坊质押生息功能推出后,这类"稳健派"越来越多。
我认识的一家硅谷科技公司CEO跟我说:"我们把10%的现金储备换成以太坊,既能对冲通胀,每年还能赚5%左右的质押收益,何乐而不为?"这话听起来确实比那些喊着"比特币百万美元"的狂热分子靠谱多了。
3. 华尔街正规军
最有意思的要数那些传统金融机构的入场。比如Galaxy Digital、ARK Invest这些华尔街老牌玩家,他们玩起币股来手法相当老练。BitMine就是个典型例子,35天内筹集了8万多枚ETH,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以太坊财库公司。
说来讽刺,当年比特币就是为了对抗这些金融大鳄而生的,如今却被他们玩得最溜。我在摩根士丹利的前同事偷偷告诉我:"现在不上车就晚了,高盛那边已经组建了专门的加密货币投资部门。"
狂欢背后的隐忧
表面上看,币股确实创造了不少财富神话。SharpLink宣布转型后股价一天暴涨433%,BitMine更是在几天内从4美元飙到135美元。但这种狂欢能持续多久?
从业20年,我见过太多类似的泡沫。现在的币股市场让我想起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只要公司名字带个".com",股价就能翻倍。如今换成".crypto",故事似乎又重新上演了一遍。
最让我担心的是山寨币股。数据显示,投资山寨代币的加密财库股平均亏损24%。Hyperion DeFi转型后股价直接腰斩,这种惨状跟2018年ICO泡沫破裂时简直如出一辙。
普通投资者该何去何从?
作为一个经历过数次牛熊轮回的老韭菜,我的建议是:
如果你真的看好加密货币,直接买币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币股虽然规避了钱包管理等技术门槛,但引入了公司经营风险、市场溢价风险等多重不确定性。
记住,当华尔街开始热烈拥抱某个新兴资产时,往往意味着这个市场已经进入中后期。与其通过层层包装的金融产品间接持有,不如直面市场的波涛汹涌。
说到底,投资从来都是认知的变现。与其追逐各种华丽的金融创新,不如静下心来研究底层技术的真实价值。毕竟在加密货币这个世界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责任编辑:专栏)
-
掐指一算,我在Arca担任首席投资官已经整整1825天了。这五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在加密行业这个"人间一日,币圈一年"的奇异世界里,足够见证几轮牛熊更迭,看着无数同行者来了又走。最近我们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创下了五年新高,这让我不禁想坐下来,和大家分享这些年在加密资产管理这个惊涛骇浪的领域里摸爬滚打的心得。1. 市场像个善变的恋人 - 永远别想一劳永逸记得2021年牛市顶峰时,有位客户问我:"你... ...[详细]
-
作者:Zach Pandl(灰度投资) | 编译:松雪(金色财经)说实话,区块链这东西有时候真像我们日常用的社交软件。你想想,要是微信上只有你一个人,那这玩意儿还有啥用?这就是所谓的网络效应——用的人越多,价值越大。在加密世界里,这个道理同样适用,而且可能带来更惊人的回报。网络效应的魔力记得我第一次用比特币买咖啡时的经历吗?那家咖啡店刚好接受比特币支付。但如果全城就这一家店能用,我可能就懒得折腾了... ...[详细]
-
SIM卡调换攻击卷土重来?Friend.tech用户22个ETH不翼而飞的警示
区块链圈子今天又被一则惊心动魄的盗窃案刷屏了。知名社交平台X(原推特)用户@darengb在10月3日发文控诉:"22个ETH就这么从我眼皮底下消失了!"这可不是普通的黑客攻击,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SIM卡调换骗局。一场教科书式的SIM卡调换攻击受害者@darengb详细描述了这场噩梦般的经历:"今天早上我的手机突然开始疯狂收到垃圾短信,搞得我不胜其烦只能把手机静音。"说到这里我不禁感慨,这不就是我... ...[详细]
-
Web3时代的金融革命:MixTrust如何重塑我们的数字生活?
说实话,作为一个长期关注金融科技的老兵,最近几年最让我兴奋的就是区块链和Web3带来的这场数字变革。还记得2017年那会儿,大家还在争论比特币是不是泡沫,转眼间,整个行业已经进化到可以重新定义金融服务的阶段了。一站式服务的魅力我特别理解现在Web3用户的烦恼 - 就像一个刚搬进新家的主人,发现要用的工具分散在十几个不同app里。MixTrust的出现就像给这个新家配备了一个智能管家。想象一下,早上... ...[详细]
-
最近泰国税务局放出的一则消息,让不少加密货币投资者都捏了把汗。从明年开始,但凡在泰国住满半年的居民,你的海外收入——包括那些在币圈赚来的钱——都得乖乖交税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新规白纸黑字写着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税收大网收紧,加密货币不再"隐形"说实话,泰国这次的税收改革力度不小。以前那种"钱不汇回国就不用交税"的漏洞算是彻底堵上了。现在税务局的态度很明确:只要钱是你赚的,不管在哪个国家赚... ...[详细]
-
说实话,作为行业观察者,每次谈到MEV这个话题都觉得特别有意思。三年前Flashbots推出MEV-Geth时,大家都以为找到了"灵丹妙药"。但现实往往比想象复杂得多——就像看一场永远不会落幕的金融大戏。MEV困局的现状我记得很清楚,当时以太坊刚完成PoS转型那阵子,整个圈子都在讨论MEV的问题。现在想来,这种价值争夺就像金融市场的"黑暗森林",每个参与者都在暗中角力。问题的核心在于:MEV利润正... ...[详细]
-
加密世界的下一个爆发点:OpenTele携手Telegram重塑交易体验
说实话,现在的加密市场就像是一锅沸腾的火锅,各种创新不断翻滚着冒泡。而其中最让我兴奋的,就是Telegram和OpenTele这对黄金组合正在掀起的工作范式革命。当AI遇上人类智慧:1+1>2的完美组合记得去年参加完Web3大会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到底该如何高效工作?直到看到OpenTele的模式,我才恍然大悟。这就像是给交易员配了个24小时不休息的AI助手,它能快... ...[详细]
-
刚刚过去的这个月,比特币就像个坐过山车的孩子,忽上忽下的波动让人心惊肉跳。Bitfinex最新研究报告显示,10月初至今的比特币波动性远超过去200天的平均水平,而且这股"过山车"行情很可能要伴随我们整个十月。作为一名资深市场观察者,我不得不说,这个预测相当靠谱——从最近的地缘政治局势来看,避险情绪确实正在推高市场的不确定性。数据显示,目前比特币在27571美元附近徘徊,日涨幅0.46%,但谁知道... ...[详细]
-
最近在加密圈里,BitMine这家公司的操作简直让人叹为观止。说真的,我从业这么多年,很少见到这么教科书式的资本游戏。短短几个月时间,他们就完成了从传统企业到数字资产巨头的华丽转身,这速度,这阵仗,活脱脱给传统金融圈上了一课。一场蓄谋已久的资本行动记得那天是2025年6月底,BitMine突然放了个大招。先是宣布要搞2.5亿美元的私募,接着更劲爆的是把Fundstrat的创始人Tom Lee请来当... ...[详细]
-
说实话,作为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我最近被LSDFi(流动性质押衍生品金融)这个新概念彻底吸引了。它完美解决了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既能质押资产确保网络安全,又能自由使用这些资产创造更多价值。为什么LSDFi值得押注?记得去年我跟几个华尔街的朋友聊天时,他们还在嘲笑DeFi的不稳定性。但现在,LSDFi正在用实打实的表现打脸这些质疑者。想想看,在市场动荡不安的时候,这些协议居然能提供稳定的收益...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