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热现实理想后很丰很骨满,感潮背
最近在加密圈里,RWA(真实世界资产)这个概念简直火得一塌糊涂。作为一个长期观察行业发展的老韭菜,我不得不承认这个方向确实很有想象力。你看像Maker这样的项目,通过对接美债赚得盆满钵满,在大盘疲软时还能逆势增长,简直让其他项目羡慕得流口水。但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市场周期的老手,我得提醒大家:这碗饭真不是谁都能吃得下的。 说到RWA的坑,我就不得不提最近发生的两件糟心事。第一件是Goldfinch的借贷暴雷。这个项目我关注很久了,他们想做的是去中心化的信贷平台,听起来挺高大上。去年我还跟几个朋友讨论过,觉得他们拿了3700万美元融资,还有a16z这种顶级风投背书,应该靠谱。结果呢?先是500万美元借给非洲摩托车公司打了水漂,最近又爆出700万美元坏账。最搞笑的是,其中200万美元借给了一家叫POKT的公司,连Goldfinch自己都不知道钱用到哪里去了! 第二件事更让人哭笑不得。USDR这个号称有实体房产背书的稳定币,居然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了。4500万美元的盘子,现在只剩个零头。他们的操作简直像极了当年的次贷危机:把钱都投在英国房产上,结果遇到挤兑时发现房子根本卖不出去。这让我想起2008年时那些"有毒资产",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从这些案例中,我总结出了几个血泪教训。首先,不是所有资产都适合上链。目前来看,美债几乎是唯一经得起考验的选择。为什么呢?因为这东西流动性好、价格透明、风险可控。相比之下,房地产、企业贷款这些"非标资产"的问题太多了:定价难、流动性差、管理成本高,简直就是个无底洞。 其次,资产上链的方式也很关键。USDR的失败就很典型:他们把房产做成ERC-721代币,结果需要变现时就像把大象装进冰箱,根本操作不了。要是换成ERC-20代币,至少还能在市场里倒腾几下。 最让人头疼的还是实际运营中的各种幺蛾子。Goldfinch的故事告诉我们,就算你找了看起来很靠谱的金融机构做借款人,也架不住人家把钱乱投啊。而且出了事想追债?别开玩笑了!想象一下,几个硅谷的程序员要跑到非洲农村去催收摩托车贷款,这画面太美不敢看。 说到底,RWA这条路确实前景广阔,但绝不是某些人想象的"躺赚"机会。现在大家一窝蜂往里冲,跟当年ICO狂潮何其相似。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建议想入场的项目方先想清楚:你团队有没有处理现实世界复杂问题的能力?你选定的资产类别是不是真的适合上链?你能承受多大的运营成本和合规风险? 记住,市场从不缺概念炒作,但最终能活下来的,永远是那些把复杂问题想明白、做踏实的团队。RWA这个赛道,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要难走得多。光鲜背后的血泪教训
为什么美债才是RWA的"安全区"?
链下世界的真实挑战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数字资产投票权:美国选民正用加密货币作为政治选择的标尺
- 阿根廷新总统对比特币情有独钟,Web3行业迎来新变局?
- 数字经济观察:2023年11月10日重要动向解读
- 比特币减半倒计时:一场供需关系的完美风暴即将上演
- 市场风云突变:大盘高位回落背后的投资启示
- TIA币上演疯狂星期一:四天翻倍的背后藏着哪些秘密?
- 为什么越来越多开发者选择Arbitrum?资深区块链开发者的亲身体验
- 比特币生态革命:Ordinals点燃Web3创新浪潮
- 链上金融新星ProsperEx再获资本青睐,Roaming Capital重磅加持
- 零知识技术:我们是否陷入了盲目崇拜的陷阱?
- 稳定币江湖风云录:CDP与LSDFi的相爱相杀
- CPT Markets埃及金融展大放异彩:这个奖项拿得实至名归!
- 当法币洪水遇上AI革命:加密市场或将迎来史诗级机遇
- 应用链:区块链世界的私人定制方案
- Solana生态Meme币狂欢:普通人如何抓住这波暴富机会?
- 纬景储能:在进博会上谱写绿色能源新篇章
- 10月31日加密货币市场观察:BTC/ETH行情深度解析
- 美国联手盟友切断哈马斯金融命脉,加密货币成重点打击对象
- 比特币ETF这场马拉松,终于要撞线了?
- 模块化区块链: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范式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