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间的绳规钢丝与自由之币新稳定安全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加密货币市场的观察者,最近香港金管局发布的稳定币监管新规让我不禁感慨:这可能是全球最严苛的数字货币监管政策了。明年8月就将实施的这套规则,简直是在金融创新的热情上浇了一盆冰水。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现在在香港买个稳定币,手续比开银行账户还要麻烦。必须提交全套身份证明文件,发行方还要把你的资料存五年。更夸张的是,连我们熟悉的去中心化钱包都要经过"可靠度"评估才能用,这就像要求每个用现金的人都要登记身份证一样荒诞。 我认识的一个做OTC的小老板已经在准备转行了。"以前客户转个账几分钟的事,现在要填一堆表格,谁还来找我们啊?"他苦笑着对我说。 说实话,我能理解监管层的良苦用心。毕竟去年Terra暴雷的阴影还没散去,加上反洗钱的国际压力,香港选择收紧管控也在情理之中。但问题是,这种"宁可错杀一千"的做法,会不会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举个例子,新规要求每笔转账都要像银行汇款一样实名制。这在技术上可行吗?我咨询过的几位开发者都直摇头。要知道,区块链的魅力就在于点对点的自由流通,现在硬要套上传统金融的枷锁,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最让我担心的是行业生态的割裂。1500万的牌照申请费,2500万的实缴资本,这明摆着就是告诉中小创业者:"这里没你们什么事"。长此以往,香港可能会沦为大银行和科技巨头的游乐场。 前两天跟一个新加坡的项目方聊天,他直言不讳地说:"香港这是在自断经脉。我们团队已经决定把总部迁到迪拜了。"听到这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当然,事情也许没那么悲观。金管局也说了,等技术成熟会考虑放宽。但问题是,等"技术成熟"的时候,市场机会还在吗?看看隔壁新加坡,人家在合规和创新之间找到了更好的平衡点。 说到底,金融监管就像养花。太松了容易长杂草,太紧了又会把新芽都掐死。香港现在选择了最安全的路径,但安全不等于发展。当其他地区都在拥抱Web3的原生逻辑时,我们会不会因为过度保护而错失良机?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要交给时间来证明了。 PS:听说首批牌照明年9月就会发放,渣打、京东这些大玩家已经摩拳擦掌了。不过说实话,我更期待看到本土创新力量的身影,希望他们不要在这场监管风暴中被完全边缘化。严苛到什么程度?
监管的逻辑在哪里?
创新的代价
未来何去何从?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2024-2027加密牛市:一场充满变数的财富盛宴
- 狗狗币低位徘徊:风暴前的宁静还是崩盘前兆?
- 2023年9月:在金融风暴中坚持自己的交易哲学
- 投资市场里的解套陷阱:为什么我们总是倒在黎明前?
- 比特币的黄金时代再次降临?历史性信号暗示新一轮暴涨
- 币安与SEC的秘密档案之争:一场关乎加密货币未来的暗战
- 当美联储再次打开水龙头:加密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狂欢
- 币圈生存指南:如何安全合规地玩转数字货币?
- 加密市场惊魂24小时:老韭菜的血泪教训
- 美国加密货币会计准则大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
- Arbitrum的突围战:Layer2赛道老大如何应对群雄逐鹿?
- 柴犬币的华丽转身:当加密世界遇见黄金本位
- 香港稳定币监管风暴来袭:企业生存指南
- 恭喜跟上空单的朋友!ETH精准止盈30点,BTC狂赚300点!
- GRVT投资逻辑:一款可能改变链上衍生品游戏规则的混合交易所
- 斯坦福区块链大会深度观察:一场技术与思想的碰撞
- JPEX惊天骗局背后:KOL们的流量狂欢与法律代价
- 2023上海区块链国际周交个朋友市集:区块链圈的年度狂欢派对来啦!
- 比特币9月走势:历史规律暗示风暴将至?
- 比特币僵局:多头死守2.5万防线,但突破时机成熟了吗?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