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老多元思考个金一币的兵的稳定未来
最近我发现,大家在讨论稳定币时总喜欢盯着某一个点不放。说实话,这种"盲人摸象"式的讨论方式让我很担忧。就像我常对学生说的,金融创新从来都不是单线程的故事,稳定币这个新物种更是需要我们360度全方位审视。 记得2008年金融危机时,我曾亲眼目睹各国央行如何通过量化宽松应对危机。现在想来,当时最大的教训就是货币发行必须守住底线。稳定币如果缺乏有效监管,很可能成为下一个"影子银行",成为超发货币的温床。去年在法兰克福跟欧洲央行朋友聊天时,我们都认同这个观点:任何货币形式都不能逃避央行的监管视线。 我发现很多年轻人特别喜欢吹捧区块链支付的效率优势,这让我想起当年支付宝刚出现时的场景。但现实往往比理想骨感——现在中国的移动支付已经能做到秒级到账,而某些稳定币的交易确认还要等上几分钟。更关键的是合规问题,去年有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某稳定币平台因为KYC漏洞,被恐怖分子用来洗钱,最后整个项目都被叫停。 就像我常跟商业银行行长们说的,拿到发行牌照只是马拉松的起点。记得2010年我们发行新版人民币时,最担心的不是印不出来,而是市场接不接受。稳定币也是一样,我看到太多项目方拿到牌照后就沾沾自喜,却不知道真正的挑战在后面——要让商户愿意收,百姓愿意用。去年在香港考察时,我就发现有些稳定币只能在虚拟货币交易所里"自嗨",根本进不了实体经济。 作为经历过多次金融变革的老兵,我深切体会到:金融创新最忌讳的就是非黑即白的思维。稳定币既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万能灵药。它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促进支付创新,用不好就可能引发金融风险。这需要我们保持开放但审慎的态度,用系统的思维来看待这个新生事物。 (本文整理自作者近期在多个国际金融论坛的发言,融入了个人从业几十年的观察与思考。)央行视角:不能重蹈QE覆辙
支付革命:效率与合规的双人舞
市场流通:牌照不等于通行证
写在最后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2023日照钙博会:一场钙产业人的年度盛会
- 独家解读:Arthur Hayes预言2024年加密货币超级牛市即将爆发
- 虚拟货币合同纠纷,诉讼还是仲裁?过来人告诉你该怎么选
- 币圈牛市前夜:投机者与投资者的终极博弈
- 以太坊关键1644美元压力位:这次真能突破吗?
- 当数字黄金遇上中国机遇:加密货币正如何重塑我们的金融生活?
- LBRY绝地反击:这家区块链公司竟在临终前对SEC发起最后一搏
- Web3风向标:我在新加坡Token2049见证了veDAO的惊艳亮相
- 2023上海区块链峰会:Web3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 为什么投资要能看到十年后的风景?
- Friend.Tech:一场来得快去得更快的社交金融泡沫
- 前PayPal掌门人预言:比特币终将颠覆全球支付格局
- 摩根大通下调比特币挖矿成本:矿工们该笑还是该哭?
- 数字金融的奥卡姆剃刀:OKM如何重塑Web3投资信仰
- 加密市场遭遇寒冬:9月交易量创历史冰点
- 孙宇晨在EmpowerX峰会畅谈:当AI遇上区块链,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通胀警报拉响!美国PPI意外飙升打脸降息预期 加密货币上演深V反转
- 算法稳定币的生存法则:要么重生,要么消亡?
- GasZero:一场Web3用户增长的革命性实验
- 20亿美金的定时炸弹:FTX大规模抛售将如何冲击加密货币市场?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