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未来的讨论到底是什么关于一场区块
最近加密圈子里几位投资大佬在推特上热议L2的价值定位,这事儿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说实话,作为一个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越来越觉得L2这个概念有点被神化了。记得刚入行那会儿,大家都把L2当作解决以太坊拥堵的救世主,现在反而越说越玄乎了。 知名开发者AC一语道破天机:L2本质上就是个带打包服务的跨链桥。这话说得真是一针见血!你想啊,从架构层面来看,L2和跨链桥不都是三明治结构吗?底层公链-中间层-上层网络。说实在的,现在很多L2的用户体验,跟用个兼容EVM的公链有什么区别?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看看Arbitrum,68.8亿美金的TVL里,46.2亿都锁在官方桥里;Base更夸张,5.7亿总TVL里4.1亿都在桥上。说白了,大部分资金还是在"桥"这个环节打转。 不过要真说L2就是桥,那也太简单粗暴了。咱们还是得掰开揉碎看看: L2是典型的"子链"模式,就像个离不开父母的孩子。以太坊主网负责数据可用性和最终确认,L2链就是个高级计算器。官方桥也就干三件事:存钱、铸钱、取钱。 跨链桥就不同了,人家讲究的是"独立自主"。源链和目标链是平等关系,中间的桥得是个"八面玲珑"的中介。什么MPC多签、Tendermint中继链、ZK验证系统,花样多得我都记不住。 L2的节点像个勤劳的快递员,主动打包交易往主网送;跨链桥则像个老派的银行柜员,等着用户来办事。这就决定了L2必须支持虚拟机,而大多数桥压根不需要这玩意儿。 现在的L2都在打差异化竞争。Arbitrum专攻DeFi衍生品,Optimism玩合成资产,Starknet搞全链游戏,Base押注SocialFi。而跨链桥们都在追求"天下大同",LayerZero、ZetaChain这些项目天天喊着要实现全链互操作。 L2主要靠发币赚钱,桥主要靠收过路费。不过现在市场太卷了,新L2都在疯狂搞空投营销,跟当年1CO似的。桥里面也有奇葩,比如ThorChain就特立独行搞发币模式。 现在的L2市场就跟互联网巨头垄断一样,头部玩家通吃,新来的只能靠撒钱求关注。我最近就被各种"做任务领空投"搞得头大,感觉又回到了2017年。 说到底,L2的叙事还是建立在牛市逻辑上的。就像2017年大家相信区块链能改变世界一样,现在大家相信以太坊拥堵会导致价值外溢到L2。从数据来看,Arbitrum确实比Avalanche更能吸引资金,这说明L2的逻辑还算站得住脚。 作为一个经历过三轮牛熊的老兵,我觉得L2现在需要的就是两样东西:时间和牛市。就像当年DeFi Summer之前,谁能想到Uniswap能这么火?给L2一点时间,等牛市来了,自然就见分晓了。 不过话说回来,投资这事最怕的就是把概念当真理。L2再好,也得看具体项目。就像不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都能成为腾讯阿里一样,最后能活下来的L2可能就那么几个。咱们还是得擦亮眼睛,别被各种新概念忽悠瘸了。L2的核心功能:不就是个高级桥吗?
细节见真章:L2和桥的五个本质区别
1. 架构设计:谁是谁的爹
2. 共识机制:积极与消极
3. 设计理念:专精vs通用
4. 赚钱方式:发币or收税
5. 市场环境:冰火两重天
L2的未来:等待牛市的解药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加密监管风暴来临:参议院重量级人物直言行业乱象丛生
- 比特币的真相:它根本不是你以为的那种加密货币
- 8.18行情观察:比特币周线现危险信号,山寨币或迎做空良机
- Uniswap的法律身份证来了:这波8%涨幅只是前菜?
- 太爽了!以太坊多单大赚40点,这波操作简直完美
- 比特币公司化:一场颠覆美元霸权的金融革命?
- 从嘴撸经济到价值变现:揭秘Web3营销的底层逻辑
- ETH能否上演逆袭神话?业内大佬们的真实想法
- 市场叙事大乱斗:当所有指标都指向不同方向时,我们该如何投资?
- 马斯克力推的VINE代币:Meme的华丽转身还是昙花一现?
- 加密投资实战:定投VS梭哈,哪种策略更适合你?
- Bitmine股价坐上过山车:华尔街新宠背后的隐忧
- 山寨币迎来第二波调整?这可能是最佳抄底时机!
- 数字资产投资的新赛道:为什么DAT正在改写加密投资逻辑
- 香港稳定币新规落地:当金融监管撞上Web3理想
- 稳定币正在改写金融游戏规则:SWIFT时代的终结者?
- 投资智慧:睡个好觉比赚大钱更重要
- 关税风暴来袭,币圈遭遇黑色星期五:我们该如何应对?
- RWA赛道暗藏杀机:从血泪教训看合规之路
- 十年磨一剑:以太坊如何成为加密经济的地基?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