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新方向理财特币纠纷判例为比最新指明法院
10月9日这天,上海徐汇法院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币圈"纠纷调解。作为长期关注数字货币领域的观察者,我觉得这个案子特别有意思,值得好好聊聊。 刘扬和马玉涛两位律师代理的这个案子,本质上就是个典型的委托理财纠纷。让我用大白话还原下:甲方把钱(比特币)交给乙方打理,乙方拍胸脯保证"稳赚不赔",结果最后兑付不了。要说特别之处,就是这次理财的本金不是人民币,而是比特币。 经过调解,双方达成共识:分期还钱,不过还的是美金。这里有个关键细节——如果哪一期没按时还,债权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全部款项。这个处理方式,在当前的司法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 作为经常处理这类案件的法律人,我特别认同刘扬律师的观点。这个调解结果至少传递出两个重要信号: 首先,法院愿意调解本身就说明认可了比特币委托理财协议的效力。要知道,如果真像某些人理解的那样所有涉币合同都无效,法院根本没必要组织调解。这印证了我一直坚持的观点:2021年924通知的核心在于防范金融风险,而非一刀切否定所有数字货币相关民事行为。 其次,用美金替代比特币偿还这个操作很有创意。我经手过不少类似案件,当事人最担心的就是法院不认可用法币结算。这个判例表明,只要双方自愿,法院是可以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灵活处理的。毕竟用法定货币执行,比要求返还特定虚拟货币要实际得多。 从这个案例来看,在数字货币纠纷中主张法币偿还是完全可行的。不过要注意,法院这么做是基于调解自愿原则,并不意味着官方承认了虚拟货币与法币的兑换关系。就像我常跟客户说的,这类案件关键是要把握分寸——既要维护自身权益,又不能挑战监管底线。 值得一提的是,审理此案的法官恰好与币圈某位大佬同名,这个巧合让圈内人津津乐道。不过玩笑归玩笑,这个判例确实为今后处理类似纠纷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一场特别的"币圈"调解
司法实践中的突破性解读
实务中的启示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Uniswap:如何重塑我们的加密货币交易体验?
- 美联储决议前夕:加密市场屏息等待比特币命运裁决
- 加密投资界震动:明星基金Scalar Capital按下暂停键,行业寒冬将至?
- 以太坊坎昆升级:ARB和OP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 这个满分不容易:泛生子实验室连续三年交出完美答卷
- 350点大丰收!比特币多单盈利3000U实战复盘
- OPBNB主网上线引爆市场,这份空投攻略你一定要收藏!
- 9月融资黑马盘点:这些Web3项目为何能斩获千万投资?
- 稳定币:数字金融新世界的定海神针
- 奢侈品牌的Web3突围战:当Vertu遇见区块链
- 比特币或将迎来狂暴牛市?资深分析师揭秘4.5万美元前的最后上车机会
- 币市寒冬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种子正在发芽
- 香港的数字金融组合拳,正在重塑全球游戏规则
- 加密世界的十字路口:一位资深教授眼中的规则与创新平衡之道
- 狗狗币能否重返0.1美元?市场给出的这些信号值得关注
- 比特币跌破27000美元大关,牛市真的要落幕了吗?
- 稳定币链:加密支付的下一场革命正在悄然上演
- 比特币牛市何时再来?资深投资者的周期观察
- 这个3000万美金投资的社交协议,可能藏着下个财富密码
- 比特币蓄势待发:27,500美元关口或将告破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