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死金融的多可怕有创业块链诅咒区发币
最近和一位加密基金审计专家聊天时,我们聊到一个扎心的话题:为什么区块链创业比传统互联网创业死得更快?作为一个见证过无数项目起落的"老司机",我得说这个现象背后藏着太多血淋淋的教训。 还记得2018年那个冻得发抖的冬天,我专程跑到北京参加孟岩的通证经济课程。本想着学个新技能回上海忽悠投资人,结果却被现实狠狠打脸——区块链创业简直就是给创业者强行加载地狱模式。你想啊,传统互联网创业者操心的是产品、用户、市场这些常规操作,而发币项目从第一天起就得面对经济模型设计这个"天坑"。 我见过太多团队在产品都没打磨好的情况下,就急匆匆花大价钱找"专家"设计通证模型。最后拿到手的白皮书,往往出自刚毕业的实习生之手。更讽刺的是,这些精心设计的"经济系统",在羊毛党眼里不过是新的撸钱工具罢了。 说到融资这事,区块链创业者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把"容易拿钱"当成好事。去年有个项目方朋友跟我诉苦:上了交易所才发现,真正的噩梦刚刚开始。那些加密基金就像一群饿狼,投钱时笑脸相迎,解锁期一到就疯狂砸盘。这种"短平快"的投资逻辑,把整个行业变成了击鼓传花的游戏。 我见过最离谱的是,某些日活才两位数的项目,居然大张旗鼓成立生态基金。这就好比连走路都没学会的婴儿,非要参加百米赛跑。传统行业哪个成功企业不是先做好主业再考虑投资的?区块链创业者这种"主业不行投资来凑"的心态,简直是在玩俄罗斯轮盘赌。 经常听到同行抱怨监管太严,但说实话,哪个行业创业是容易的?就拿ICO来说,本质上就是面向公众募资,这放在哪个国家都是要合规的。把失败归咎于监管,就像考试不及格怪题目太难一样可笑。 记得2019年有个项目方,产品没做起来就着急发币。后来团队解散时,创始人还在朋友圈大骂政策。但现实是,同期坚持做技术的团队,现在都活得不错。这让我想起木心那句"曲线甜,直线咸"——走捷径的代价,往往比想象中更沉重。 所以奉劝各位想发币的创业者:先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通证?能不能承受二级市场的压力?创业从来不是请客吃饭,在区块链这个放大镜下,每个错误都会被加倍惩罚。创业难度直接开挂
资本的甜蜜毒药
监管不是挡箭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NFT推广之道:如何打造长盛不衰的数字资产营销策略
- 区块链晨报:行业震荡中的众生相
- 比特币多头狂欢:800点盈利背后的交易智慧
- 市场观察:比特币即将迎来关键月线收官战
- Strategy的金融魔术:如何用资本结构撬动比特币盛宴
- 中植系崩塌启示录:当金融帝国轰然倒塌,我们该思考什么?
- 从30万到20亿:Garry Tan与Coinbase的传奇投资故事
- 一枚假章引发的金融地震:300亿骗局背后的供应链之痛
- 以太坊:机构资金的下一个主战场
- 英国数字证券沙盒出炉:加密货币意外落选,背后释放哪些信号?
- NEAR季度表现亮眼,这波增长能持续多久?
- 台北区块链周强势回归:一场Web3的年度狂欢
- 美联储鸽声嘹亮,市场迎来喘息之机?
- 昨晚行情太给力!跟上操作的朋友都赚翻了
- 全同态加密FHE:区块链隐私保护的下一个风口
- 6.5亿美元代币洪水来袭 山寨币市场遭遇解锁寒流
- 区块链晨报:2025年8月8日市场风向标
- 传奇投资人芒格离世:那位对比特币嗤之以鼻的智慧老人
- 铭文赛道深度剖析:比特币生态的技术革命与财富密码
- 比特币3.6万美元大关告急:市场恐慌背后的真相与机遇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