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解析的市深度谁更与R弈,场博值得
最近我在研究以太坊质押市场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Lido和RocketPool这两个头部流动性质押平台,虽然业务模式相似,但它们的代币经济学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市场表现。作为一名长期跟踪DeFi市场的分析师,我想分享一些更接地气的观察。 记得去年底第一次深入研究LDO时,我就被它的解锁情况惊呆了。10亿的总量中,87.9%已经在市场上流通了,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特别是那些早期投资人,他们在2018年以0.0085美元的超低价位买入,现在随便卖都是几百倍的利润。就像上周看到Certus One一口气抛了400万枚,直接把价格砸下来16%,这种抛压谁能受得了? 我特意追踪了几个早期投资人的钱包地址,发现他们就像定时闹钟一样,每个月雷打不动地卖出741万枚LDO。按照这个速度,估计到今年年底才能清完货。说实话,这种持续性的抛压就像悬在LDO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不少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望而却步。 相比之下,RPL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个2018年就完成募资的老牌项目,早就过了"原始股解禁期"。最近在研究RPL的通胀模型时,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每年有5%的通胀,但46.97%的质押率让实际流通量反而在减少。 这让我想起了传统金融中的"锁仓减量"效应。节点运营商为了获得更多通胀奖励,都在争相质押RPL。有个做节点运营的朋友告诉我,他们都按照150%的上限来质押,因为ETH价格上涨会让他们获得更多收益。这种机制无形中为RPL建立了价格支撑。 通过对比这两个项目,我总结出一个简单但实用的投资逻辑:LDO短期内可能还会受到早期投资人抛压的影响,而RPL则因为独特的质押机制展现出更强的抗通胀能力。不过话说回来,投资决策不能只盯着单一指标。就像最近XRP打赢SEC官司后,整个"证券概念"板块都跟着狂欢,这种短期情绪波动往往比基本面影响更大。 建议投资者在布局时要像下棋一样多想几步:不仅要关注代币解锁时间表(Tokenunlocks的数据就很实用),更要观察链上资金流向和社区建设情况。毕竟在这个市场里,能够穿越牛熊的才是真正的赢家。LDO:低价筹码的抛压之困
RPL:通胀中的价值发现
市场选择的启示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SHIB圣诞奇迹?2023年最后100天的翻盘机会分析
- DeFi安全困局:当价格操纵成为合法套利,我们该如何破局?
- 比特币ETF:一场即将到来的金融革命?
- 芯片产业迎来关键转折点:国家大基金三期即将扬帆起航
- 比特币ETF迎来曙光:监管机构与发行商谈判进入白热化阶段
- 暴跌行情中的精准狙击:金辉团队带你稳健获利
- 波场TRON创下67亿交易里程碑,公链生态正迎来爆发期
- 比特币上演过山车行情,牛市还能持续多久?
- Web3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内核?游戏精神或许正是解药
- SocialFi 2.0时代:Atem Network如何重塑社交价值分配
- 加密货币跳水为哪般?CPI数据背后藏着怎样的市场密码?
- 网易系新作Cards Ahoy:一场属于碎片化时代的卡牌狂欢
- 当AI不再是吸血鬼:解密AIverse如何让普通人逆袭数字时代
- 币圈投资指南:聪明人都是这样选币的
- 智能合约账户的模块化革命:机遇与挑战并存
- 手把手教你:如何把DOT资产安全转移到Moonbeam网络
- 一个币圈老司机的血泪教训:如何守住你的加密钱包
- Kaspa暴涨之谜:30天翻两倍后,还能冲多高?
- 恐怖组织筹款新手段:加密货币成哈马斯隐形金库
- 比特币突破3.7万美元大关,加密市场迎来久违暖流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