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看新思加密机会好结市场么依构化我们为什考
这次2049大会我选择了与众不同的参与方式——在办公室里泡茶会友。那张标志性的黄色小茶几见证了一场场深度对话,也消耗了我大量存粮:半桶茶叶、30瓶巴黎水、12听可乐、8杯酸奶、三瓶啤酒,还有差点过期的椰子水。这场私人沙龙式的交流让我获得了不少一线洞见。 与投资组合的项目方长达1.5-3小时的深度交流中,我发现了几个有趣现象:首先,Web3项目正在悄然向传统市场渗透。有家数据公司成为彭博供应商,衍生品交易所被传统做市商接入,去中心化数据标注公司开始服务微软——这些案例都说明区块链技术正从边缘走向主流。这让我想起一个朋友说的:"Web3要成功,就得先学会和Web2大佬做生意。" 其次,国际化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我亲眼见证一些项目团队核心成员出海后,短短一年内取得的惊人进步。虽然在新加坡可能住不起豪宅,得挤食阁吃饭,但长期来看绝对值得。就像玩网游,总不能永远在新手村打转吧? 最让我惊讶的是市场两极分化。现在的加密市场就像个哑铃,两端是"纯韭菜"散户和"土豪"机构。那些还指望服务中小企业的项目,基本都在苦苦挣扎。有位前辈说得直白:"要么跪舔大B,要么收割韭菜,中间路线走不通。" 与业内大佬们的彻夜长谈后,我得出几个关键结论:首先,期待Web3完全取代Web2的想法太过天真。这让我想起历史课上学的,既得利益集团从来不会主动革命。Web2巨头们牢牢掌握着利益分配权,除非新技术能让他们赚更多钱,否则变革谈何容易? Web3真正的机会在于三个方向:第一是抢占Web2尚未形成垄断的赛道,比如开源社区和AI数据标注。有个做去中心化数据标注的项目让我印象深刻,他们解决了Web2时代的数据孤岛问题。第二是帮助Web2赚钱的领域,比如支付和游戏。第三世界国家在这方面展现出惊人潜力,YGG就是个典型案例。 第三类机会来自大厂被迫转型。比如Grab接入Polygon的案例就很有意思——用户可以用USDT充值,在生态内无缝使用。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渗透,或许比正面硬刚更有效。 北美监管趋严导致人才外流,越来越多的项目方和基金选择将亚洲总部设在新加坡。这个小岛国凭借"不折腾"的营商环境和英语优势,正成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我常跟国内项目方说:就算不常住新加坡,也要经常来转转。 目前我们最关注的不是圈子内的技术内卷,而是如何打造能让圈外用户理解的基础设施。作为传统基金出身的观察者,我依然看好加密市场的结构化机会——特别是来自第三世界的用户和第一世界的资金。就像我常对团队说的:"区块链要真正成功,就得先忘掉'区块链'这三个字。" (本文写于深夜航班,咖啡因作用下思绪万千)项目方的真实生存现状
Web3突围的三大路径
全球化视野下的新机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Uniswap估值革命:一场迟来的价值回归
- 为何我总是买在山顶卖在谷底?老司机教你逆向思维
- 山寨币的狂欢与幻灭:一个老韭菜的血泪教训
- 当比特币遇上权力:一场关于自由与控制的终极博弈
- 比特币跌破27,000美元:空头狂欢还是市场误判?
- 以太坊空单37点利润轻松到手!跟着金辉玩转币圈就是这么简单
- 当马斯克发推遇上比特币狂欢:一场数字货币的完美风暴
- 重磅!长亚集团携手汇佳资本强势布局东南亚市场
- 场外交易:那些你不得不防的暗礁
- Celestia的商业困局:靠抢以太坊Layer2的生意能走多远?
- Web3安全与隐私:一场行业大咖的深度对话
- LINK暴涨背后的隐忧:鲸鱼大举抛售,散户该何去何从?
- 当AI遇上区块链:这家教育科技公司正在重新定义全球学习方式
- 比特币暴涨背后的真相:狂欢还是泡沫?
- 10.30早盘观察: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微妙时刻
- 加密货币市场观察:比特币稳健如山,以太坊崭露头角
- 当SEC铁拳落下:加密行业如何在这场监管风暴中活下去?
- 大数据时代:企业如何练就灵活身段?IMA最新研究给出答案
- OP主网三季度表现亮眼:DeFi持续领跑,Bedrock升级成效显著
- 绿洲基金会:打造风投界的联合国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