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去剖析深度甚远与真为何正的
作为一名区块链开发者,当我看到"Blast不过是个3/5多重签名"的说法时,第一反应是:这个判断是否准确?带着这个疑问,我花了整整两天时间仔细研究了它的智能合约代码,结果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细节。
揭开Blast的神秘面纱
代码不会说谎。一个崭新的钱包0x52c31在部署了两个关键合约后,立即将所有权转交给了Gnosis Safe。这是一个业内广泛使用的多重签名合约,需要5个签名者中的3个同意才能执行交易。有趣的是,这5个签名者的身份至今成谜。
更值得玩味的是Blast采用了代理合约设计。通过OpenZeppelin的UUPSUpgradeable合约,它保留了随时更改底层合约逻辑的权限。这就像给你的保险箱留了把备用钥匙,而钥匙掌握在几个陌生人手里。
行业真相:大部分L2都在用类似机制
说实话,当我发现这一点时也很惊讶。但更令人意外的是,包括Optimism、Arbitrum在内的大多数主流L2其实都在使用类似机制。L2Beat的数据显示,这些平台的核心代码都可以在未经公告的情况下被修改。
这让我想起去年参与Polygon PIP-29提案讨论时的情景。当时我们就讨论过,成熟的L2应该逐步弱化安全委员会的能力,将其权限限制在修复关键漏洞的范围内。但现实是,目前大多数项目都还处于过渡阶段。
Blast与真正L2的本质区别
然而,Blast的问题远不止于此。最让我震惊的是它的运作模式:这根本就不是一个L2!它更像是一个资金池,没有任何测试网、交易处理或数据上链功能。用户存入的资金就像被锁在一个黑匣子里,既不能自主提取,也没有任何链上验证机制。
想象一下:你把钱存进银行,但银行既没有ATM机,也没有柜台服务,想取钱?得等几个陌生人心情好了再说。更可怕的是,合约里还藏着一个"enableTransition"功能,可以随意设置"mainnetBridge"合约来转移所有资金。而唯一的限制条件竟然是——只要这个合约不是个人钱包就行!
令人担忧的安全隐患
通过分析,我发现两个主要的资金安全隐患:
1. 3/5多重签名可以直接升级恶意代码卷走资金
2. 同样通过3/5签名,可以设置一个恶意合约瞬间转移超过2亿美元的资金
说实话,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安全审计的开发者,看到这样的设计让我后背发凉。虽然我个人认为大规模盗取的可能性不大,但这种设计就像在刀尖上跳舞,风险实在太高。
结语:理性看待创新与风险
Blast的"原生收益"概念确实很有创意,但创新不应该以牺牲基本安全性为代价。作为业内人士,我的建议是:在项目完善其安全机制前,普通用户需要三思而后行。毕竟在这个领域,代码即法律,而目前Blast的"法律"实在太过宽松了。
(责任编辑:回顾)
-
最近LDO的走势相当有意思,这支币种在突破上升通道后,在1.62-1.63美元这个位置连续两天都像撞了天花板似的,怎么也上不去。说实话,这种走势让我想起上周在咖啡馆遇到的一个老交易员朋友说的:"价格反复测试一个位置,要么突破,要么回调"。从成交量来看,这次突破确实有诚意,但无奈上方压力太大。我建议想要布局的朋友不妨耐心等待回踩1.4-1.44美元支撑带的机会,这个地方就像是个打折区,性价比不错。目... ...[详细]
-
10月中旬的马拉喀什注定会成为全球加密圈瞩目的焦点。作为G20轮值主席国的收官之战,印度正在为这场财长会议做最后冲刺。说到加密货币监管这事,可真是一波三折。记得去年新德里会议时,各国代表们争得面红耳赤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如今,西塔拉曼财长带领的印度团队显然是有备而来,要把加密监管这个烫手山芋端上国际谈判桌。加密监管的"临门一脚"说实话,看着各国在加密监管这件事上打太极打了这么多年,作为业内人士真是又... ...[详细]
-
最近在MuChiangmai大会上听了@hicaptainz的一场精彩演讲,让我对全链游戏这个话题产生了浓厚兴趣。说实话,作为一个经历过几轮牛熊的老韭菜,我亲眼目睹了太多昙花一现的概念,但这个全链游戏确实让我眼前一亮。为什么资本都在押注全链游戏?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最近Paradigm和Coinbase这两家顶级机构不约而同地把全链游戏列入了未来十大潜力赛道。这让我想起了2018年DeFi兴起前... ...[详细]
-
最近这段时间,XRP投资者脸上的笑容确实不太好看。说实话,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加密货币市场的观察者,我也觉得这个走势有点让人揪心。记得10月3日那天,当法官Analisa Torres驳回了SEC的上诉动议时,市场还一片欢腾,XRP当天直冲0.5478美元的高点。那时候很多人都以为春天要来了,谁知道这不过是个短暂的烟花秀。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反弹就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陷阱。8天时间里,XRP居然出现了7... ...[详细]
-
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8年的"老韭菜",我见过太多起起落落。从2017年"94"事件的惊心动魄,到2022年寒冬的刺骨寒意,市场教会我最重要的一课就是:永远要对数据保持敬畏。当前市场观察:以太坊抢眼,但比特币才是定海神针最近行情很有意思,以太坊表现确实亮眼,像极了班级里那个突然发力的优等生。但很多人忽略了,比特币这个"老班长"虽然看起来不温不火,却在默默维持着市场秩序。记得上周有个朋友问我:"大饼... ...[详细]
-
金融圈又炸锅了!就在今天,汇丰中国放了个"大招",宣布要把花旗中国在内地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一口吞下。说实话,这个消息既让我感到意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毕竟这几年外资银行在华业务调整频频,但如此规模的"大鱼吃小鱼"还是头一遭。重磅收购背后的数字密码让我们先看看这笔交易的含金量。36亿美元!这可是相当于260多亿人民币的资产规模啊。要知道,这些可都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1个一线城市积累的高净值客户资... ...[详细]
-
HTX的以德报怨:250美元ETH换回800万美元的传奇故事
作为一个混迹币圈多年的老韭菜,我见过太多交易所被盗后手足无措的案例。但最近HTX这波操作简直刷新了我的三观——他们不仅成功让黑客乖乖还钱,还倒贴250ETH当奖励!这波操作就像给小偷发奖金一样魔幻,但不得不说,确实高明。一场别开生面的"黑吃黑"谈判记得9月底那会儿,我正在喝咖啡刷推特,突然看到HTX发公告说被黑了5000ETH。当时我第一反应是:完了,又要看到一波用户维权潮了。但HTX接下来的操作... ...[详细]
-
在金融科技圈混了这么多年,我见过太多项目起起落落。要说区块链领域最具实用价值的创新,稳定币绝对排得上号。而一份出色的白皮书,往往就是这些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为什么白皮书这么重要?每次遇到想发币的朋友,我都会说:别急着写代码,先把白皮书整明白。这东西不是应付监管的"作业",而是项目的灵魂所在。记得去年有个做黄金稳定币的团队,就因为白皮书里把储备金审计方案写得明明白白,融资时直接碾压了同行。现在的... ...[详细]
-
说实话,在币圈混了这么多年,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投资这件事,跟对人比什么都重要。就像我们去餐厅吃饭,跟着本地人才能吃到最地道的馆子。最近市场行情波动剧烈,我发现很多新手朋友都在问同一个问题——现在到底该不该入场?先说以太坊吧,昨天这个家伙可真是让人捏了把汗。白天像个老僧入定似的在90附近纹丝不动,结果晚上突然来了个鲤鱼打挺,直接从1600开始往上窜。我本来在1620附近挂了个空单,结果眼睁睁看着它破... ...[详细]
-
Layer2的终极对决:OP Stack如何用零知识证明改写游戏规则?
作为一名长期跟踪区块链技术的观察者,我不得不说当前的Layer2战场实在太过热闹了。走进这个竞技场,左边是Arbitrum、Optimism和Base这些老牌Optimistic Rollup选手,右边则是Scroll、zkSync、Starknet等后起之秀组成的ZeroKnowledge Proof军团。殊途同归的技术本质表面上看各家都在秀肌肉,但实际上他们都遵循着相同的底层逻辑 - 链下计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