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几句代币大实话么多我真的值这钱吗
说实话,OP和ARB确实是Layer2赛道里的尖子生,这点我不否认。但作为一个在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发现这里面有几个让人睡不着觉的问题。 很多人总问我:"老铁,Layer2到底靠啥赚钱啊?"我来打个比方:这就像高速收费站。我们把Gas费交给L2是收入,L2再交给以太坊是支出,中间的差额就是利润。据我所知,Arb和OP每月大概能赚100万美元左右,而像Base、ZK这些新秀能搞到200-300万。 前两天我在咖啡厅遇到几个做量化的小伙伴,他们开玩笑说:"这不就是区块链版的收费站吗?"仔细想想还真有点像。 最近大家都在热议坎昆升级,尤其是EIP-4844升级。这事儿说白了就是给L2们开了个VIP通道——不用再把数据往以太坊主网挤了,而是传到专门的"Blob区"。这就好比你家门口新开了条地铁线,通勤成本咔咔往下降。 做生意的人都懂这个道理:成本降了,利润就上去了。保守估计,这次升级后L2们的毛利起码能翻倍。不过话说回来,市场竞争这么激烈,这些L2会不会降价来抢市场?我看可能性不小。 现在的Layer2市场特别有意思,大家都在玩"你做什么我就跟着做什么"的游戏。OP刚推出Stack,Arb和ZK就迫不及待地跟进。这让我想起当年共享单车大战时的场景——你搞免押金,我就玩免费骑。 最搞笑的是,这些L2都不用自家代币当Gas费。为什么呢?我跟几个项目方聊过,原因特别实在:第一,ETH大家都认;第二,谁愿意收一堆自家币啊,ETH才是硬通货。这就好比开饭店,你肯定更愿意收现金而不是自家的代金券对吧? 现在L2代币的市值已经高得有点吓人了。100亿美元的市值,每个月才200万美元的收入,这PE比茅台还夸张。更关键的是,这些代币除了炒还能干啥?不能当Gas费,也没有分红,连个正经用途都没有。 我认识几个专业撸毛的工作室,他们一个人就能操纵几十上百个地址。现在的链上活跃度,很大程度就是被这些"羊毛党"撑起来的。这就跟电商刷单一个道理,看着热闹,实际含金量有多少? 坎昆升级确实会带来转机,但有几个问题值得深思:降低手续费能吸引多少真实用户?新增用户的收入能不能弥补手续费下降的损失?这些现在还都是未知数。 作为一个经历过几轮牛熊的老韭菜,我的建议是:可以关注,但别太当真。市场总是这样,当所有人都觉得某个赛道稳赚不赔的时候,往往就是风险最大的时候。Layer2的商业本质:一个"雁过拔毛"的生意
坎昆升级:一场L2们的集体狂欢
同质化竞争:大家都在抄作业
估值泡沫:撸毛大军撑起的虚假繁荣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比特币新一轮牛市或将引爆2024:一场货币与AI的双重革命
- 加密市场的惊魂72小时:BTC还能否扛起大旗?
- 投资路上的那些坑:小资金玩家的真实困境
- 金融科技巨头的新战场:当Coinbase遇上Robinhood
- 高利率时代真的来了:美联储这次是认真的
- 市场风向标:BTC空头信号明显,ETH多头格局稳固?
- 币圈老司机带你看看8月9日下午的行情走势
- 以太坊暴涨背后:大鲸鱼们在下一盘什么样的棋?
- 市场周记:美联储风暴来袭,比特币能否绝处逢生?
- 加密货币市场惊现大逃杀,抄底时机何时来临?
- 市场警报:降息狂欢可能藏着致命陷阱
- 数字货币晚间策略:回调即是买入良机?
- 今夜CPI数据引爆市场,以太坊强势领跑,比特币能否后来居上?
- Web3日报:萨尔瓦多比特币银行计划引关注,DeFi市场持续活跃
- 币圈惊魂夜:比特币跳水11万,以太坊防线失守,UFO瞬间蒸发XDOG却狂飙20倍
- 私人货币的复兴:一场正在发生的金融革命
- 以太坊的生死线:1545支撑位能守住吗?
- 股票代币化:金融创新还是监管雷区?
- XRP诉讼风波终落幕:市场狂欢背后隐藏哪些机遇?
- 以太坊4000美元保卫战打响:解质押潮与机构博弈上演
- 搜索
-